首页 > 言情小说 > 皇家平民 > 第133章 独守空房

第133章 独守空房

2022-10-19 作者: 于潜
  第133章 独守空房
  晚上,赵昀又在阎苏苏处留宿。碧云对独守空房的道清说:“娘娘明知皇上一直介意谢大人对你情义,何必要和他对着干?皇上这些日子都在阎婉容处,若阎婉容真的有了龙胎,只怕.”碧云顿了顿,又说,“阎婉容不简单,碧云都看得出,娘娘怎会看不出?她今日是刻意提了谢大人,碧云觉得她是知道谢大人和娘娘之间真正的关系的。她居心叵测,娘娘为何不和皇上说清楚?”

  道清怎会看不出?大约看不出的只有陷在爱情里的皇上和傻乎乎的怜儿了。

  道清叹口气道:“宋金在川陕交战正酣,皇上每日军报都看不过来,兄长也不知怎样了。何苦无谓增加些后宫的争斗去烦恼。阎苏苏我们且防着,过些时日再说吧!”

  恼人心的谈话就此打住,道清尽量让自己想些开心的事情。她问碧云:“兄长最近送回京城的信中可有秋云的消息?”

  碧云摇了摇头,说没有。

  秋云的来信渐渐少了,且只说想念,别的话不再有。道清隐约能猜到为什么,毕竟耶律楚材身份特殊。秋云如今和他在一起,凡事总要顾及些他。

  怜儿此时蹦了进来。她先是将喜新厌旧的皇上数落了一通,后来又说幸好是阎娘娘不是旁人。阎娘娘大大咧咧,没有心眼,和自己差不多。碧云看不下去,也听不下去,转身离了房间。这等傻子,只有皇后娘娘才愿意搭理!
  道清原本拥有的就不多,如今一路跟着过来的只剩怜儿。她眼见她对皇上诸多意见,劝道:“皇上对我也是好的。”

  怜儿居然点头:“奴婢听勤政殿的宫女说,皇上常会催问谢大人的信件,还让他多打听秋云的近况。说是替娘娘要的,因为娘娘记挂兄长,记挂秋云姐姐。如此看来,皇上也不是完全不在意娘娘。”

  这本是寻常的话,可道清听了,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谢正清这几日常常觉得耳根发热。人说耳根发热要不是有人在骂他,就是有人在想他。他自欺欺人地骗自己,一定是道清在想他。也正是这念想,温暖着他孤身在蜀地的每个日子。

  蜀地仍由史嵩之坐镇。自家叔父去了,本因南归奔丧的他居然纹丝不动。并非他不孝,只因史弥远临终前曾书信于他,上书几个字:巴蜀之功不可弃!他自知这功劳自己成就不了,不如借助谢正清与孟珙二人之力。待功成之后,他再来个黄雀在后,白白拣个天大的功劳。

  朝廷援兵已至,孟珙自然信心百倍,可谢正清与他说:他们还差一股气力。孟珙说:兵士已满腔热血,这仗已经半胜。谢正清说:我们要的是全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就是水。我们不能缺了百姓的力量。战乱之下他们是直接的受害者,他们的抗敌的心气能使全军上下一心,所向披靡。

  还是那只银哨,谢正清招了彭义斌前来。彭义斌不负重望,短短一月时间便将散落五湖四海的前忠义军集结了大半。蜀地民众更信赖自百姓中走出的忠义军,忠义军大旗一挥,百姓纷纷加入,士气正旺。史嵩之这时候才有些慌乱,这奇功总不能被一帮山匪夺了去!他逼着谢正清立即解散忠义军,反被谢正清呛声。

  “军民一心联合抗敌,有什么问题吗?史大人是怕忠义军打不过金人,还是害怕忠义军战胜了金人?”

  史嵩之语塞,因为谢正清点中了他的心思。谢正清十分明白史嵩之的私心,他顾及永远是自己的功劳。可如今,战事要紧,谢正清自退一步,说:“蜀地全凭大人做主。只要这仗打胜了,功劳都是大人的。联合军民共同抗敌,也是史无前例大功一件。大人应当比下官更加明白。”

  谢正清算是表了态,不会与史嵩之争功,史嵩之略有所动,却不开口。谢正清实在没有时间再与他纠缠,边关来报,金人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如箭在弦上,眼看就要奔蜀地而来。史嵩之手握当地兵权,他不发话谁又怎能调动大军,他再缓和口气,说:“还请大人调兵遣将,总不能让金人再跨过三关。”

  史嵩之当然明白此战不能败,眼下只有孟珙能用,可功劳不能教谢正清沾了半点去。他说:“这个谢大人放心,我已安排孟珙挂帅。但还是那句话,忠义军不能上战场。除非……”史嵩之扫了一眼谢奕,“除非他们肯接受招安,由朝廷调遣,将他们编入孟珙麾下,他们才能上战场。”左右,这队伍里不能出现忠义军的名字!

  谢正清对史嵩之已是恨得牙痒,可他心里清楚,缺了忠义军的助力,此仗难胜。他咬着牙说:“大人请赶紧安排防卫事宜,忠义军下官来安排。”

  明月已挂上树梢,谢正清的心却不能被月光照亮。他走上仕途的初心是为了道清,现在道清幸福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只求自己的清静。他却渐渐做不到了,大宋的子民,配得上自己名号的忠义军常常会点燃他的热血。虽然潜意识里,他明白如史嵩之般的官员,如豺狼猛虎的蒙古军,哪一个都能轻易终结百年大宋,可他仍旧愿意蒙起双眼和百姓们一起为了家国,为了理想再奋斗一番。哪怕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为大宋续了些时日的性命,也等于是让道清的幸福再长久一些。

  不知不觉他走到忠义军的操练场地。自再次成军以来,他们没日没夜的训练,为的是一雪前耻。他站在一旁看着永不知倦的众人,恨不得他们才是朝廷的正规军。

  彭义斌转身的时候看见谢正清,他热情上前,即便天色灰暗他仍旧发现谢大人的面色比天色暗得多。

  “大人为何事发愁?若是因为金兵犯境大可不必。我们兄弟几个胸有成竹!”

  “打完仗之后你们有何打算?”

  彭义斌不知谢正清会如此问话,突然愣了。他说:“乱世之中,我们都是活在当下,很少去想以后。”

  彭义斌随意的一句话却让谢正清心里敞亮了。当下要做的不过就是抵抗外侮,那些个以后的以后都再说了吧!他问道:“你们可愿意编入朝廷的军队?”谢正清终于问出了这句话,心中却在打鼓,他预想了好些劝说的话,却不想彭义斌异常直爽道:“我们自是不愿意的。可我明白将金人彻底赶出宋境,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军民同心,这事定成!这些年,百姓受的苦够多了。对我们来说只要能痛快打仗,别的我们统统不在乎!”

  谢正清不是不感动,他也叹自己,明明是自己将官场的纷争和复杂强加于他们头上,明明是自己将他们参照成北宋的梁山好汉,认为他们对功名也是有所求的。但实际上他不过是自己独自做文章,将对他们而言简单不过的事情想成一场复杂的大戏!他们的心思只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他只恨自己不能活得如他们般纯粹!他汗颜自己,只能握住彭义斌双手说:“这场仗我们会胜!之后你们愿意去哪里,想做什么,我定为你们打开大门!”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