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空间> 大国科技之超级复制 > 第386章 捐款仪式

第386章 捐款仪式

2024-05-15 作者: 领航
  “刚刚老师不是说了吗,咱们这是去大礼堂,参加什么捐款仪式。会不会是哪里又受灾了,要动员咱们捐款献爱心?”

  “你们别瞎猜了,这就到地方,具体什么情况,看看不就知道了。”

  “嚯,今天这场面可够大的,校长、副校长都来了,还有市电视台的人,在进行拍摄。”

  “咦,乔瑞雪,你快看一下,台上这个帅气的男生,是不是你哥哥,就是中午的时候跟你说话的那个人。”

  “嗯,确实是我哥,只是他不是跟同学吃饭去了吗,怎么这会儿又回到了学校,而且还出现在了主席台上?”乔瑞雪看着主席台上就坐的哥哥,和未来嫂嫂,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各班班主任的带领下,几百名学生很快入坐,将大礼堂填满了一大半。临时客串主持人的于新华老师,向李校长请示过后,回到了演讲台前,打开话筒,说道:“今天把同学们从课堂上临时拉过来,是为了举行一场捐款仪式。咱们二中的知名校友,10年高考状元乔瑞达同学,和全省第十名杜青青同学,在上午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发现咱们学校大操场上各种场地和设施过于陈旧,决定捐款1000万,对操场进行全面的更新和改造。下面有请乔瑞达同学,上台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于老师讲话结束之后,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里边有一半是出于礼貌,另一半就是对乔瑞达这个高考状元身份的敬畏。只有经历过高考,或者即将经历高考的高三学生,才知道这个全省高考状元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有多难以获得。反正在二中近百年的建校历史上,全省高考状元,就出过乔瑞达这么一个,甚至扩大至整个德诚市范围,建国之后,也只出过乔瑞达这一位全省高考状元。

  乔瑞达一脸轻松的走到演讲台前,面对台下几百名学弟学妹的注视,表情淡定而自信。自从创建公司之后,类似的场景,每年总要经历个几次。甚至半个月前,在鸟巢开年会的时候,在几万名员工面前讲话的大场面,都经历过了,相比之下,现在这个,只是小意思。

  “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学长乔瑞达。为了我的事情,耽误了大家的学习时间,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实话,我和青青捐这笔钱,整修操场,和在坐诸位高三毕业班的学弟学妹们,关系真的不大。因为从项目立项,到招标,再到建筑队入场进行施工,整个项目完成,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到时候在坐诸位,早就高考结束,离开二中了。除非你高考失利,想回来复读,才能享受到整修完成的操场,才能从中受益。只是,你们想要复读吗,大声告诉我?”

  “不想!”台下回答整齐划一,声震屋瓦。台下的学生们上学多年,听多了校领导四平八稳,又臭又长的讲话,乍一听到乔瑞达如此实在,如此接地气的演讲,那是相当的新鲜,也乐于跟这位有趣的学长互动一下。

  “很好,大家的劲头很足,保持心态,继续努力,争取高考一次成功。好了,咱们说回正题,我当年在二中上学的时候,很喜欢打篮球。说实话,我当时的技术水平真不咋地,但是很喜欢玩,对,我就是那种又菜又爱玩的人。大家都知道,篮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有一些磕碰擦伤是难免的。有那么几次,我就摔在了水泥场地上,胳膊膝盖大面积擦伤,鲜血淋漓的,疼的我眼泪都掉下来了。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有了钱,一定要把学校的篮球场换成木地板或者塑胶的,这样我再摔在地上,就不会受伤了。

  另外还有,咱们操场上的跑道是煤渣的,足球场是假草皮铺的,连乒乓球案,都是水泥打的。这些老旧的设施和场地,严重影响了我的运动热情,耽误了我的职业运动员梦想。当然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就是给我配上专业的场地,知名教练,我这个懒癌晚期患者,也很难吃上职业运动员这碗饭。不过当年在这个操场上,玩的很不爽就是了。

  现在我在上大学期间,自主创业,有了一些成就,手里也有了一些钱。今天我和女友杜青青回到二中校园,参加同学聚会。由于来的太早,我们去操场上转了一圈,结果发现整个操场还是老样子,甚至设施比我们当年还要更老旧。于是我拿出一笔钱,捐给学校,用于整修改造操场,就当是为我自己圆梦了。当然即使操场修好了,我这个毕业多年的学长,是肯定用不上了,你们这些即将毕业的人,大概率也用不上。不过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肯定能用上,以后入学的同学,也能用的上,如此也就足够了。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最后预祝大家高考顺利,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接下来,是杜青青上台讲话,她的讲话内容就要感性了很多,提起了很多她在高中时期的美好回忆,分享了一些学习和应对考试的经验。对这样人美,实力又强的美女学姐,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抵抗力,演讲结束的时候,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杜青青讲完之后,是李校长上台讲话,表达对乔瑞达和杜青青的感谢。说是简单讲讲,结果直接说了半个小时,比前面两人加起来讲的时间还长,台下同学们听的直打瞌睡。电视台来的那名女记者直接示意摄像师,把摄像机关了,反正李校长讲话的镜头也不会出现在新闻里,干脆就不录了,还能节省一些内存空间。

  李校长讲话结束的时候,台下的掌声稀稀拉拉的,大部分同学都在打瞌睡,情绪低迷,鼓掌也只是随便应付几下。

  在捐款仪式的最后,乔瑞达再次上台,将一个临时赶制的大号支票交到李校长的手上,然后两人握手,摆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当然这个支票,只是个道具,真正的资金,早就打到学校的对公账户上了。现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学生们的情绪就高昂多了,毕竟这无聊的捐款仪式,马上就要结束,收拾东西,马上可以回家了。

  回家的时候,乔瑞雪不知从哪里借了一辆自行车,和乔瑞达、杜青青,一起骑车回别墅区。要知道以前她上学、放学,都是坐公交车的,这次骑车回家,说什么要体验生活,这些高中的小女孩,想法就是奇怪。   
  “老哥,你一下子给学校捐那么多钱,咱们爸妈知道吗?”走到半路上,乔瑞雪好奇的询问道。

  “一千万而已,这钱很多吗,你要知道,我旗下公司去年捐赠的各种善款,有几百笔,总额有几十亿,如果此次都和爸妈说,他们还不烦死。”

  乔瑞达随口的爆料,就将乔瑞雪震惊的是目瞪口呆,喃喃道:“不是吧,老哥,你们公司一年才赚多少钱,竟然捐款几十亿,你不会是随便说个数字,来吓唬我吧。”

  “你这丫头,还是见识少了,你哥哥我好歹顶着个全国首富的头衔,一年收入没个几百亿,好意思说自己是全国首富。再说了这些慈善捐款,也不是白捐的,可以用来抵税,既得名又得利,如此划算的买卖,干嘛不去做。”

  接下来乔瑞达将国内企业进行慈善捐款的退税制度,给妹妹科普了一下,讲完的时候,三人已经回到了家。

  刚刚从瑞达之家下班回来的父母,听了个话题的尾巴,乔景康放下手上的账本,好奇的询问道:“小达,你在给小雪讲一些什么东西,这又是慈善捐款,又是退税的,我怎么没听明白?”

  “爸爸,跟你说个事儿,老哥今天下午给我们二中,捐了一千万,用来修整操场。”

  从小节省惯了的乔瑞雪,还是觉得哥哥捐的太多了一些,维修一个破操场,哪里需要一千万。于是,她忍不住在爸妈面前,小小的爆了一个料。但是出乎她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父母的表现相当的淡然,似乎并没有把一千万当回事。

  “哦,捐就捐了吧,一千万而已,不是什么大数字。而且二中是你们两个人的母校,当年你哥能拿下高考状元,二中的老师们也出了不少的力气。现在你哥哥事业有成,回馈一下母校,捐一笔钱,改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也是应该的。”说完这些,乔景康就拿起账本,继续计算了起来。

  乔瑞雪用手指掏了掏自己的耳朵,用怀疑的目光,看向自己的父亲,这还是自己那个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的父亲吗,不会是被人掉包了吧。

  姚妙枝笑着摇了摇头,拉着女儿的手,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对她说道:“小雪,你这两年忙着学习,可能没注意到家里的一些变化。这么跟你说吧,咱们家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勉强维持开支的低收入家庭了。咱们家经营的瑞达之家直营店,已经超过了二十家,遍布德诚市和周边几个县市。去年这些店铺的营业额有十几亿,纯利润一亿多。而你哥哥的事业规模更是庞大,瑞达汽车厂,瑞达电子厂,瑞芯晶圆厂,三家工厂都是用工过万人,年产值上千亿的大企业,从企业名字,你也能猜到,这些工厂,都是属于你哥哥的。小雪,我跟你说这些,不是让你当一个富家千金,学会大笔花钱,而是要你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免得到了大学,被一些富二代公子哥,用一些名牌包包化妆品,就骗了去。”

  听了母亲的交代,乔瑞雪先是被震惊的不轻。这两年她确实感觉家里的条件好了很多,住上了别墅,开上了汽车,妈妈给她买的衣服鞋帽,也出现了一些大品牌的产品。但是她没想到,家里原本的那个小小家电维修铺子,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如此规模,年营业额十几亿,这简直难以想象。更让她吃惊的是,哥哥的事业,发展的更是迅速,旗下的几家工厂,竟然全部有上千亿的产值,难怪他能拿到全国首富的头衔。

  但是听到最后,乔瑞雪不由翻了个白眼,她可是高智商学霸,又不是那些偶像剧里的傻白甜女主,怎么可能轻易上当受骗。刚想反驳几句,又想到了什么,改成拉着妈妈的手,以商量的口气说道:“妈妈,既然家里如此有钱,那能不能给我投一笔钱?我要和几个小伙伴,开发一款手机软件。也不要太多,有个一百万,也就够用了。”

  “哦,是什么软件,和你合作的小伙伴还有谁,能跟我详细说说吗?”姚妙枝还没有表态,坐在一边吃水果的乔瑞达,却来了兴趣,好奇的询问道。

  “哦,是这样的,在年前参加奥数冬令营的时候,我认识了两个小姐妹,她们也是参赛选手,而且对计算机也非常的精通。那些日子,我们三个人住在一个宿舍,在课余时间我们开发了一种智能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精准推送新闻和广告内容。基于这个智能算法,我们开发了一款方便用户浏览新闻的手机软件,它可以自动抓取网络上的新闻内容,存入数据库,而后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浏览习惯,进行精准新闻推送,以确保用户看到的,都是他感兴趣的内容……”

  乔瑞雪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其中不乏一些专业词汇,听的姚妙枝是满头雾水,不知道女儿讲的这个软件,到底有什么用。看新闻,不是打开电视,或者买份报纸就可以了吗,干嘛要拿着一个巴掌大的手机去看,字那么小,还闪烁的厉害。姚妙枝他们这代人,是从纸媒时代过来的,在他们的认知里,报刊杂志,或者电台,电视台,才是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至于手机、互联网,他们了解的很有限,也很难认同一些基于互联网思想,开发出来的东西。(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