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职场 > 大宋教书匠 > 第651章 实验成功了

第651章 实验成功了

2022-10-18 作者: 文佬
  第651章 实验成功了

  严阵以待的周鼎昌总算松了一口气,现场的氛围居然开始越来越轻松。

  不知道是两种风格迥异的茶道征服了这些各大书院的大牛,还是有别的原因。

  可不管怎么样,接下来的交流越来越轻松。

  几大书院的人居然像学生一样好奇,对着钟粟问这问那,根本没有一句刺耳的话出口。

  一场想象中剑拔弩张的会谈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气氛彻底变得无比友好,这也就意味着,礼部的行文自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周鼎昌不知道是担心夜长梦多还是处于别的考虑,立刻提起了这件事情。

  几大书院的人果然早有准备,他们也想加入进来,刷一把存在感。

  这一点钟粟也不反对,本来这件事件一直靠着他的传媒学院支撑。

  传媒学院这些人虽然也是汴京的精英人物,也仅仅局限于汴京,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真正说起来,几大书院的底蕴,甚至比国子监都要厚很多。

  有了他们的加入,钟粟的《大宋武略史》编写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直到这个时候,几大书院的人才交底了。

  原来他们来的时候,也带来了资料和人,其实已经做好了加盟的准备,只是因为对钟粟和国子监的态度并不明确,所以一开始并没有透露出任何意愿。

  好在钟粟的编写队伍还没有正式开始编写,只是收集了大量的素材。

  现在加上几大书院带来的东西,素材已经完全足够。

  接下来就是编写了。

  这些事情,钟粟没有多少兴趣介入。

  几大书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让周鼎昌和王元道去做,最为合适。

  自己虽然挂着司业的头衔,但他同时还是汴京大学的山长。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后所有人得出了一个意见。

  那就是,既然要在书院和蒙馆中广泛发行,那就可以考虑,书院有书院的一种版本,蒙馆还有一种低幼版的。

  这样一来,才能算是真正的教科书。

  这个想法,钟粟也很满意,甚至有些意外。

  果然,培养爱国和血性,还是应该从娃娃抓起。

  这本《大宋武略史》只要广泛发行,一定会对大宋的学术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编写的基调和方向,基本上掌控在钟粟手里,这才是他的真正想法和目的。

  这一切大概确定之后,钟粟满意地离开了国子监。

  虽然才开始,钟粟已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他刚出了国子监的大门,陈旉几乎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了。

  “怎么了,这么着急,都跑到国子监来等我了?”

  钟粟一时之间都忘了,马铃薯已经快一个月了,那就意味着到了收获的季节。

  “钟先生,你回去就知道了,马铃薯好像成熟了。”

  陈旉说话的时候,声音带着丝丝的颤抖。

  钟粟一愣,随即也明白了。

  是啊,自己的种下的马铃薯时间也差不多了,好歹应该有个结果了。

  再说温室的生长环境比室外要好很多,生长的周期自然可以更短的。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的确是到了收获的时候。

  两人分别跳上了马车,马车向汴京大学疾驰而去。

  温室的种植,钟粟始终没有告诉赵煦,更没有告诉赵佶。

  一方面这些事情,他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万一种不出来呢,毕竟这不是后世的种子,谁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除了这个,钟粟也想保持一些神秘感。

  官家就是官家,如果提前说了的话,赵煦恐怕会不胜其烦地问他。

  万一出状况了,那不是啪啪打脸了吗?

  马车一路飞奔,很快就来到了汴京大学。

  几个人二话不说,直奔温室。

  看到这些已经成熟的马铃薯,钟粟一声不响,接过了陈旉手中的一把铲子就出手了。

  几铲子下去,马铃薯的秧苗已经被挖了出来。

  一簇毛絮絮的根上,坠着三颗果实。

  陈旉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会心地微笑,终于丰收了。

  “这个产量不错啊,一小块种子下去,一下子就是三大颗马铃薯。”

  陈旉几乎都把嘴笑歪了。

  钟粟不动声色,又用铲子从大缸中掏了一番,里面居然又搜刮出来了四块马铃薯。

  虽然比起刚才的小了一些,但陈旉几乎要笑出声了。

  怎么会这样,看现在的样子,钟粟说的话还真没错,亩产几千斤大有希望啊。

  “还行。”

  钟粟吐出了两个字。

  陈旉一脸不解,这叫还行吗,都已经这么夸张了,叫还行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在他的眼里,这东西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钟粟却不这么想,这些新挖出来的马铃薯,和后世的相比,个头还是小了不少。

  看来育种还是需要继续。

  另外到底口感是不是有所改善,会不会达到了后世的感觉,真不太好说。

  钟粟正在对着几块马铃薯出神,陈旉却干脆命令几个学生直接把大缸搬倒,然后从里面的土壤中仔细翻找,居然又找到了三四颗很小的马铃薯。

  可就算这几个很小的,陈旉还是很吃惊。

  他多少已经有过一些研究,自然明白,大缸再大也太小。

  如果能够将这些马铃薯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地里面,也许还会结出更多。

  这其实也是钟粟想的。

  “来,大家一起动手,再挖几棵成熟的。”

  钟粟一声令下后,迫不及待的几个学生立刻挥舞着铲子兴奋不已,迅速对其他的植株下手了。

  温室之中马上一片热火朝天。

  不一会儿,一小堆马铃薯堆在了大家的眼前。

  “钟先生,温室中种出这些,都可以找管家报祥瑞了。”

  陈旉一本正经地说道。

  “哪有那么多祥瑞,不管是前朝,还是当今,所谓的祥瑞都骗人的。”

  报祥瑞这种下作的事情,钟粟还真不屑于去做。

  但既然都已经种出来了,自然要把这喜讯告诉赵煦。

  钟粟心中也是暗暗庆幸,还好,总算在赵煦挂掉之前,培养出了第一批马铃薯种子。

  现在倒也不算着急了,汴京大学现在可是拥有了几百亩的学田,现在担心的,反倒是用来培养的种子太少。

  但就算太少,种上几茬,自然就不缺了。

  反正优选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经历挑选个头大的,然后一代地培育。

  只要种子的数量真正足够多,完全可以让大宋的子民自己慢慢琢磨。

  也许过上三四代,马铃薯完全有可能接近后世的大小。

  “也罢,不管怎么样,我带着东西进宫一趟吧,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官家再说。”

  实验成功了,钟粟再次出发,带着一小袋样品,想着皇宫奔去。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