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第396章 灵山水月澄,灵的文气等级:)

2015-07-24 作者: 雨后诗芽涨
  灵山水月澄,澄心想碧流。

  流光岂待人,人贵有风神。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灵字很奇妙。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樵客云僧两无事,此中堪去觅灵仙。于是决定炼制含灵字的宝字灵钟(文气宝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灵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0句含灵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灵字的文气等级是60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0句含灵字的声动五字句是:

  第一句:英灵有盛衰12341(唐代骆宾王《夕次旧吴》)

  英灵的内涵:

  1。英明灵秀(指资质)。《后汉书王刘张李等传论》:“观其智略,固无足以惮汉祖,发其英灵者也。”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方叔祭东坡文云:‘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復收自古英灵之气’。”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三九:“遥怜屈贾英灵地,朴学奇材张一军。”

  2。指杰出的人才。南朝齐谢朓《酬德赋》:“赖先德之龙兴,奉英灵之电举。”唐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清代孙枝蔚《历阳怀古楚霸王庙》诗:“将军多恐英灵尽,万古长江有战船。”

  3。精灵;神灵。南朝梁沉约《赤松涧》诗:“松子排烟去,英灵眇难测。”唐代高适《三君咏魏郑公》:“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清代孙枝蔚《谒金龙四大王庙》诗:“凤泗真人坐战船,英灵助战吕梁边。”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拜倒,向钟声起处拜倒,朝那巍巍大禹闪英灵的庙。”

  4。犹英魂,对死者的美称。唐代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英灵不已,还当命代之期;将有后徵,克保承家之业。”宋司马光《祭宠颖公文》:“心焉陨絶,言不成章,英灵有知,临此薄酹。”明代刘基《题乜先进德祖母徐氏节义传后》诗:“丈夫殉节殞烽矢,英灵在世何曾死。”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为党献身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啊,人民歌颂你不死的英灵!”

  第二句:山灵警杖声12341(宋朝姜特立《晚来》)

  第三句:威灵振鬼区12431《鼙舞歌五首其五孟冬篇》(魏晋曹植)

  威灵的内涵:

  1。神灵。《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2。指神灵的威力。唐代刘禹锡《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宋代曾巩《薤山谢雨文》:“维神之威灵,大显於此土,泽施大及於斯民。”清代李渔《风筝误遣试》:“呀,把尊神拜仰,威灵庇远方,恕蛮人愚蠢,免降灾殃。”

  3。谓显赫的声威。《汉书叙传下》:“柔远能邇,燀耀威灵。”《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自称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宋代叶适《上殿札子》:“赖陛下威灵远畅,始得以匹敌往来耳。”李大钊《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这个炮火,打落了清朝皇帝的威灵,强迫了这天朝上国与俗野的世界相接触。”

  第四句:阴灵亦孔昭12431《己亥年郡中夏旱遍祷群望喜有甘泽之应》(宋朝杨亿)

  第五句:山灵莫我知12431(宋朝戴复古《会心》)

  山灵的内涵:

  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李善注:“山灵,山神也。”元代房皞《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清代林则徐《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郭沫若《月蚀》:“我们四川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张君瑞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第六句:山灵应有约12431(宋朝许中应《陪邑大夫登西岘峰》),还见于《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其三曲水流觞》(明代潘希曾),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七句:山灵未可骄12431《菩萨蛮》(元代刘因)

  第八句:波底孕灵珠13421(唐代莫宣卿《赋得水怀珠》)

  灵珠的内涵:

  1。即灵蛇珠。《文选陆倕<新漏刻铭>》:“陆机之赋,虚握灵珠;孙绰之铭,空擅崑玉。”李周翰注:“灵珠、崑玉,喻文章美也。”唐代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心同匪石,达人千载之交;手握灵珠,文士一都之会。”王闿运《巡抚吴尚书六寿颂》:“家握荆珍,人褱灵珠,吴会之文,云涌泉浡。”参见“灵蛇珠”。

  2。美珠。唐代莫宣卿《赋得水怀珠》:“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3。指制造凹凸透镜的球面玻璃体。梁启超《格致之学学说沿革小史近古格致学史》:“卡利列之千里镜,以凸面‘灵珠’与凹面‘灵珠’相合而成,彼乃改用两凸面灵珠,以便于观测。”按,凸面灵珠即为会聚透镜,凹面灵珠即为发散透镜。

  第九句:歌舞散灵衣13421(唐代杜甫《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即彭道将鱼池)》)

  灵衣的内涵:

  1。神灵的衣裳。《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王逸注:“言己得依随司命,被服神衣。”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奏神鼓於玉袂,舞灵衣於金裾。”唐代杜甫《南池》诗:“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清代陈许廷《崔真姑庙》诗:“灵衣金粉蚀,烟帐蕙兰销。”

  2。死者生前常穿的衣裳。《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刘良注:“灵衣,夫平生衣。”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宋代梅尧臣《薛简肃夫人挽词》之四:“空堂迁旧榻,素月照灵衣。”

  第十句:空里众灵飞13421《题石窟寺》(唐代宋昱)

  第十一句:终古载灵踪13421(宋朝陈允平《梅梁堰》)

  灵踪的内涵:

  1。指佛的庄严妙相。唐代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由是鹿园层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灵踪於显晦。”五代齐己《题玉泉寺》诗:“胜景饱於閒采拾,灵踪销得正思量,时移两板成尘跡,犹挂吾师旧影堂。”

  2。指神灵。刘师培《文说宗骚》:“荆楚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赋,《山鬼》名篇,仰古贤於彭咸,弔灵踪於河伯。”

  3。指僧道的足迹。唐代孟郊《送萧炼师入四明山》诗:“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南唐李中《赠东林白大师》诗:“虎溪久驻灵踪,禪外诗魔尚浓。”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唐代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一:“大小三峯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明代高启《赠金华隐者》诗:“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踪纪真籙。”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唐代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6。敬称道士的手迹。清代厉鹗《次韵顾丈月田以罗浮竹叶符见赠》:“淋漓太平符,纠繆龙蛇绕,至今留灵踪,叶叶出意表。”

  第十二句:黄香早缔灵21342(宋朝宋无《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

  第十三句:灵湫起应龙21342《和伯恭殿丞游西蓉山寺》(宋朝余靖)

  灵湫的内涵:

  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故称。唐代王度《古镜记》:“此灵湫耳,村閭每八节祭之,以祈福祐。”唐代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恠石古松,栖蛰龟鹤,灵湫邃壑,隐见龙雷。”宋代曾巩《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第十四句:灵心岂不同21342(唐代张说《入海二首》其二)

  第十五句:灵均北泛长21342(唐代齐己《看水》)

  灵均的内涵:

  1。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字。《楚辞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李大钊《青春》:“湘水灵均,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唐代刘知几《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沮诵失路,灵均当轴。”浦起龙通释:“此言灵均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宋代姚述尧《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灵均谁谓今絶。”

  第十六句:灵山本降神21342(唐代孙逖《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第十七句:灵山几处朝21342(唐代顾况《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

  灵山的内涵:

  1。道家指蓬莱山。《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灵山。”吕向注:“灵山,海中蓬莱山。”

  2。指传说中的昆仑山曾城。晋陶潜《游斜川》诗序:“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逯钦立校注:“灵山,指崑崙曾城。”

  3。借指昆仑山。南朝梁沉约《锺山》诗:“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锺山,昆仑山的别名。参见“曾2城”。

  4。印度佛教圣地灵鹫山的简称。南朝齐王融《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灵山羣。”唐代刘禹锡《送僧元暠南游》诗:“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赵朴初《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灵山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灵山,即灵鷲山,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江西省上饶县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灵山,府西北六十里,一名灵鷲山。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江油旧壤,境带灵山,自狩巴梁,屡照感应。”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唐代刘斌《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

  第十八句:灵山水月澄21342(唐代刘得仁《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

  第十九句:灵均咏药房21342《杂咏下芷》(宋朝洪适)

  第二十句:灵妃万古情21432《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录三)其三》(元代程钜夫)

  第二十一句:灵踪尚可寻21432(宋朝释文珦《仗锡山》)

  第二十二句:灵山大法王21432《偈颂八十七首其七十八》(宋朝释慧开)

  第二十三句:焚香祝海灵21432《送僧归日本》(唐代贯休)

  第二十四句:琼瑰梦已灵21432《挽张直讲圣行二首其一》(宋朝黄公度)

  第二十五句:潜英梦岂灵21432《吴舍人内子挽词其一》(明代黎民表)

  第二十六句:涪山信有灵21432《发龙州》(宋朝洪咨夔)

  第二十七句:卓马济三灵23412《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卢钧)》(唐代李商隐)

  第二十八句:灵草正秋肥23412(宋朝叶枢《游武夷》)

  第二十九句:结友事仙灵23412《代升天行》(南北朝鲍照)

  第三十句:灵草迸香茅23412《杂咏下仙茅》(宋朝洪适)

  第三十一句:材力尔精灵24312《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一作据)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唐代杜甫)

  第三十二句:毛发懔威灵24312《水调歌头汜水故城登眺》(金末元初元好问)

  第三十三句:灵岳展幽寻24312《行经太华》(隋末唐初孔德绍)

  第三十四句:此灵虚殿也32143(唐朝李朝威《柳毅传》)

  第三十五句:想见山灵喜34123《李士举见寄次韵为谢二首其一》(宋朝晁公溯)

  第三十六句:把钓襟灵爽34123《小葺居舍》(宋朝陆游)

  第三十七句:岂意灵仙偶34213(唐代韦应物。《七夕》)

  第三十八句:沐芳祷灵岳41324《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南北朝沈约)

  第三十九句:宿州显灵寺41324(地名)

  第四十句:众仙仰灵范41324《步虚词十首其一》(唐代吴筠)

  第四十一句:地灵推宝盖42134《大华山》(宋朝何异)

  第四十二句:鹊灵窥牖户42134《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唐代李绅)

  第四十三句:药灵翻佐病42134《久病寄二三亲友》(宋朝贺铸)

  第四十四句:岳灵朝捧剑42134《赠张鍊师二首其一》(宋朝曹勋)

  第四十五句:地灵居五浄42134《游明庆寺诗》(隋代姚察)

  第四十六句:地灵多产乐42134《山寺》(宋朝释文珦)

  第四十七句:梦灵虚吐凤42134(宋朝戴栩《同水心吊薛子舒墓》)

  第四十八句:洛浦精灵慑43124(唐代齐己《谢高辇先辈寄新唱和集》)

  第四十九句:药有仙灵异43124《同成父逸远自桃花游龟峰复回桃花赋诗二首其一》(宋朝赵蕃)

  第五十句:寄远缄灵药43124(宋朝余靖《和伯恭殿丞登武江门楼怀杨叔武太保》)

  第五十一句:豁尔开灵院43124(唐代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

  第五十二句:胜侣皆灵运43124《永宁寺春游和殷文济二首其一》(明代顾璘)

  第五十三句:志苦生灵乐43124《司马温公挽词三首其一》(宋朝范纯仁)

  第五十四句:意与仙灵会43124(宋朝吴瑀《游罏山》)

  第五十五句:似鼓湘灵瑟43124《娄妃墓其二》(清代蒋本璋),“凄情似鼓湘灵瑟”出自《斐亭听涛》(清朝黄缵),“瑽琤似鼓湘灵瑟《杨花曲》”出自(近现代孔凡章),“似鼓湘灵瑟”是三转青句;

  第五十六句:色与灵椿绿43214《千秋岁寿程竹逸七十》(元代朱思本)

  第五十七句:自有灵佳寺43214《湖中别鉴上人》(唐代宋之问)

  第五十八句:灵香似反魂21432《寄南岳客乞灵芜香》(唐代陆龟蒙)

  第五十九句:三秀产灵芝14321《端午内中帖子词其三》(宋朝刘才邵)

  第六十句:灵踪向此蟠21432《武山十四境(有序)其五龙王洞》(明代刘崧)

  自有灵佳寺43214=4321+3214,任意相邻4字的发音都是四种声调全有,即为四声喜全递,念起来最声动。

  忽略轻声,1代表1声,2代表2声,3代表3声,4代表4声。

  基于今音的四种声调,5字句一共有1024种声调结构,契合四声喜全递的声调结构仅有24种,因此找出这60句是非常不容易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