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第409章 鸣鞭骏马肥,鸣的文气等级:)

2015-07-24 作者: 雨后诗芽涨
  梅花又满林,林深鸟更鸣。

  鸣鞭骏马肥,肥马视轻服。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鸣字很奇妙。喜看仙巢鸣鸑鷟,重闻古匣奏云和。凤鸣怪石仙岩邃,蛟舞流泉涧壑遥。于是决定炼制含鸣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鸣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鸣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鸣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鸣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山鸣鬼又哭12341(唐代徐彦伯《比干墓》)

  第二句:钟鸣枕上山12341(唐代杜荀鹤《赠欧阳明府》),还见于《写怀》(宋超释绍嵩),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三句:鸡鸣老树村12341《舟行杂咏八首其八》(清代林朝崧)

  鸡鸣的内涵: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清代顾炎武《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燕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鲁迅《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唐代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第四句:刀鸣绘缕飞12431(唐代杜甫《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

  第五句:刀鸣鲙缕飞12431(唐代杜甫《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

  鲙缕的内涵:

  鱼片、肉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又鱠法,鲤一尺,鯽八寸,去排泥之羽,鯽员天肉腮后鬐前,用腹腴拭刀,亦用鱼脑,皆能令鱠缕不着刀。”宋朝苏轼《春菜》诗:“茵蔯甘菊不负渠,鱠缕堆盘纤手抹。”清朝方文《品鱼中品鲭》诗:“五侯不可作,鱠缕至今传。”

  第六句:钟鸣寺已昏12431《潇湘八景图为镏养愚赋其三烟寺晚钟》(元代凌云翰)

  第七句:鸡鸣促两骖12431《涿州早发》(近现代刘玉璋)

  两骖的内涵:

  古代四匹马拉车,在外侧的两匹马称“两骖”。《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驂雁行。”《荀子哀公》:“两驂列,两服入厩。”

  第八句:刁斗鸣不息13241(唐代陶翰《出萧关怀古》)

  第九句:灯影伴鸣梭13421(清代纳兰性德《南乡子》)

  灯影的内涵:

  1。灯光。唐代沉佺期《夜游》诗:“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明代孟称舜《娇红记明妖》:“我覷他灯影下庞儿无恙。”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八章:“门首的灯影中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

  2。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南唐陈陶《题豫章西山香城寺》诗:“祗园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

  3。指灯影峡。在长江西陵峡。郭沫若《再出夔门》诗:“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第十句:关晓待鸣鸡13421(唐代皇甫冉《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第十一句:江馆候鸣驺13421《送祢(一作徐)郎中》(唐代王维)

  江馆的内涵:

  江边客舍。唐代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诗:“客心仍在楚,江馆復临湘。”唐代薛用弱《集异记韦宥》:“宥奇骇,因寘于怀。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清代黄景仁《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秋高江馆寒生稜,眼芒忽触瑶光星。”

  第十二句:山雨夜鸣屋13421《山雨》(元代廖大圭)

  第十三句:花底驻鸣鞭13421《滩行五首其一》(明代汪广洋)

  鸣鞭的内涵:

  1。谓挥鞭。挥鞭策马,动则有声,故称。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白马騂角弓,鸣鞭乘北风。”《宋史孟珙传》:“江陵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敌一鸣鞭,即至城外。”孙犁《秀露集乡里旧闻》:“他从来也不像那些粗劣的驭手,随便鸣鞭、吆喝,以至虐待折磨牲畜。”

  2。指挥鞭打人。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

  3。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挥动发出响声,使人肃静,故又称静鞭。唐代郑嵎《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宋史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繖扇,鸣鞭。”明代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每日间亲随车驾,只听鸣鞭,去螭头上拜跪。”

  第十四句:孤寺雨鸣溪14321《山行赠仁甫其一》(明代严嵩)

  第十五句:林深鸟更鸣21342(宋朝秦观《田居四首》其二)

  第十六句:鸣驺岭路迷21342(宋朝杨亿《宗人大著令问通判广州》)

  鸣驺的内涵:

  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騶入谷,鹤书起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唐代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歌謡随举扇,旌旆逐鸣騶。”清代曹寅《雨中和渔村韵》:“不扫春厅雪,鸣騶罢往来。”

  第十七句:鸣鞭晓路长21342(唐代韩翃《送刘侍御赴陕州》)

  第十八句:林风鸟乱鸣21342(明代王讴《独卧》)

  第十九句:亭中鸟又鸣21342(唐代柳宗元《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第二十句:鸣鸠乳燕时21342《哭华伯瞻其二》(明代邹智)

  乳燕的内涵:

  1。雏燕。南朝宋鲍照《咏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唐代李贺《南园》诗之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明代高攀龙《山居》诗:“乳燕来止,鯈鱼出游。”清代洪亮吉《题士女游春图》诗:“乳燕尚嫌毛羽重,祇教胡蝶上枝梢。”

  2。育雏的燕。唐代白居易《秦吉了》诗:“鳶捎乳燕一窠覆,乌啄母鸡双眼枯。”

  第二十一句:园中鸟不鸣21342《夜坐》(清代孙枝蔚)

  第二十二句:晨鸡不肯鸣21432《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一十六》(魏晋陶潜),“只恐晨鸡不肯鸣”出自《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其四》(宋朝朱熹),这句是二转青句;

  晨鸡的内涵:

  亦作“晨鷄”。报晓之雄鸡。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四:“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金代段成己《虞坂晓行》诗:“林外晨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明代文徵明《辛亥除夕守岁》诗:“香消酒冷人初静,忽报晨鷄第一声。”李广田《银狐集平地城》:“因为他们夜里起来掌灯作活,把神灵惊动了,等到晨鸡一叫,一切都算完事。”

  第二十三句:含春向我鸣21432(唐代徐彦伯《拟古三首》其二)

  第二十四句:还荆雁已鸣21432(宋朝苏辙《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第二十五句:鸣鞭骏马肥21432《送张丞归使幕》(唐代韩翃),题注:一作张继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二十六句:鸣笳上九原21432《元献晏公挽辞三首其一》(宋朝王安石)

  九原的内涵: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汉代刘向《新序杂事四》:“晋平公过九原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3。泛指墓地。唐代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前蜀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金史肃《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4。九泉,黄泉。《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金代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清代龚自珍《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第二十七句:鸣珂度九门21432(唐代韦元旦《早朝》)

  九门的内涵:

  1。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郑玄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后用以称宫门。唐代卢纶《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九门洞启延高论,百辟联行挹大儒。”唐代韩愈《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

  2。指宫禁。唐代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宋代王谠《唐语林识度》:“月餘,九门内勾出数十万贯。”宋代张孝祥《浣溪沙》词:“宫柳垂垂碧照室,九门深处五云红。”

  3。借指天子。唐代戴叔伦《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诗:“九门思諫议,万里採风謡。”

  4。指旧北京外城的九个门。明代史玄《旧京遗事》:“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城九门周正如印。南头正阳崇文宣武三门;东头朝阳东直二门;西头阜城西直二门;北头德胜安定二门。”

  5。天门。唐代李白《梁甫吟》:“閶闔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閽者怒。”宋代梅圣俞《冬雷》诗:“欲扣九门陈,恨身无鸟羽。”

  6。借指九天。唐代钱起《秋霖曲》:“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前蜀韦庄《终南山二十韵》:“雨侵诸县黑,云破九门青。”

  第二十八句:鸣梢电尾回21432(宋朝苏舜钦《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时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之故》)

  第二十九句:潜兵制马鸣21432(唐代于鹄《出塞》其二)

  第三十句:潜军制马鸣21432(唐代于鹄《出塞》其二)

  第三十一句:鸣风异禀存21432(宋朝丁谓《蛇》)

  第三十二句:南飞送喜鸣21432《白鹊》(清代丘逢甲)

  第三十三句:鸣笳度陇头21432(唐代王涯《陇上行》)

  陇头的内涵:

  1。陇山。借指边塞。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陇头人。”宋朝苏轼《行香子》词:“别来相忆,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明朝徐祯卿《送士选侍御》诗:“胡天飞尽陇头云,惟见居庸暮山紫。”郭沫若《迎春》诗:“陇头明瑞雪,天下扇东风。”

  2。汉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郭茂倩题解引《乐府解题》:“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鵠》,二曰《陇头》。”

  第三十四句:鸣皋鹤引吭21432《八阵图》(宋朝洪咨夔)

  第三十五句:群鸟皆夜鸣23142《古风其三十四》(唐代李白)

  第三十六句:陈宝若鸡鸣23412(唐代李峤《雉》)

  第三十七句:黄鸟为悲鸣23412《三良诗》(魏晋曹植)

  第三十八句:急雨射窗鸣23412(宋朝梅尧臣《两中宿谢胥悲三君书堂》)

  第三十九句:鸣鸟自呼群23412《槐林院二首其二》(宋朝邓犀如)

  第四十句:鸣舞玉山岑23412《寓言三首其二》(唐代李白)

  第四十一句:鸣鸟待三年23412《浮梁秋晓书事三首其三》(元代洪焱祖)

  第四十二句:求友不须鸣23412《梅花喜神谱其九欲谢一十六枝》(宋朝宋伯仁)

  第四十三句:流水涧中鸣23412《山中杂吟其六》(明代孙传庭)

  第四十四句:何寺讲钟鸣24312(唐代贾岛《送僧》)

  第四十五句:急计假鸡鸣24312《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余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鸡鸣度关》(宋朝刘克庄)

  第四十六句:迢递晚钟鸣24312(唐代韦应物。《秋景诣琅琊精舍》)

  第四十七句:和议总蛙鸣24312《满江红其二》(宋代邓剡)

  第四十八句:园绿有深鸣24312《春暮有感二首其一》(宋朝张耒)

  第四十九句:白凤已先鸣24312(唐代韦嗣立《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第五十句:鸣凤始相得24312(唐代李白《自代内赠》)

  第五十一句:不待晓鸡鸣24312《古函关》(唐代皮日休)

  第五十二句:昨夜楚钟鸣24312《早霜寄蔡大》(唐代贯休)

  第五十三句:虫抱短莎鸣24312《夏夜暑毒不少解起坐庭中二首其二》(宋代陆游)

  第五十四句:鸟鸣苍涧底32143《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其四》(明代王守仁)

  第五十五句:每见先鸣早34123(唐代李端《赠赵神童》)

  第五十六句:犬吠鸡鸣者34123《诸侯客》(宋代刘克庄)

  第五十七句:好树鸣幽鸟34213《睦州四韵》(唐代杜牧)

  第五十八句:野碓鸣秋杵34213《稼穑》(宋朝汪宗臣)

  第五十九句:鹤鸣初警候42134《八月奉教作》(唐代李峤)

  第六十句:不鸣非有意42134《鸡公帻》(唐代韦庄)

  第六十一句:鹤鸣楚山静42314《与崔策登西山》(唐代柳宗元)

  第六十二句:念此孤鸣鹤43124(宋朝范仲淹《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

  第六十三句:骤雨鸣淅沥43214《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唐代岑参)

  第六十四句:玉女鸣珂佩43214(宋朝白玉蟾《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五)

  玉女鸣珂佩43214=4321+3214,任意相邻4字的发音都是四种声调全有,即为四声喜全递,念起来最声动。

  忽略轻声,1代表1声,2代表2声,3代表3声,4代表4声。

  基于今音的四种声调,5字句一共有1024种声调结构,契合四声喜全递的声调结构仅有24种,因此找出这64句是非常不容易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