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打茬子

2016-10-17 作者: 南湖悠人
  那些日子里,蔡晓时常静坐沉默,神不守舍。与以往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于傅氏也听说附近的村子里有些知青为了回城,离婚的离婚,弃子的弃子……看着儿媳心不在焉的样子,她也有些打怵了。不但不再对蔡晓“横挑鼻子竖挑眼”,还处处陪着小心,时刻提防着儿媳一个不高兴跑回城里,那可就坑死了痴情一片的大儿子了!

  最最煎熬的当然还要数文龙。

  小队长虽然识字不多,可他敏感的领导头脑还是具备的:他能清晰地判断出妻子对他的爱恋程度。

  尽管他小心地呵护着这段感情,也曾强忍着烧心的嫉妒,亲自陪媳妇去场院屋里见她的同学。可当他参加过她的同学“聚会”后,就更强烈地感觉到蔡晓和她的同学在一起,才是她最璀璨之时。尤其是她在作为辩手,意得志满侃侃而谈时,那形象,简直是“风华绝代!”逼得他一直退到黑暗的墙旮旯里,不敢仰视……

  眼下,与她夜夜“谈心”、“读书”的同学都走了,按说他应该松一口气儿才是。可怎么看到媳妇这副死气沉沉的样子,自己的心也煞疼煞疼的呢?

  这天,他在天井里明亮的月光下转悠了半后晌儿,实在“煎熬”不下去了。就攥紧拳头,一跺脚儿,进了屋。一狠心,问:“晓儿,你怎么想的?真想回城吗?要是……”文龙刹住口,打量着炕头上媳妇那张傻呆呆的俊脸,“咕咚”咽了一口唾沫儿,咬咬牙,睁圆通红的眼睛继续说,“反正咱俩也没有孩子,俺——同意离婚!”

  蔡晓傻愣了半天,才回味过文龙讲的话是什么意思,也不觉红了眼睛。她招招手,文龙不由自主地靠过去,蔡晓劈手拉过丈夫,捞着他宽阔的胸膛就是一顿猛捶……

  那天夜里,蔡晓第一次在文龙面前痛哭失声……

  冬去春来,匆匆又是四年。

  如今的蔡晓,已经在农村生活了近10年,早就适应了农村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模式。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清明节过去十多天了,还有十来天就是谷雨。节气不等人儿,东酉家村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忙着春耕前的零碎杂活儿。

  各个小队长都盘算着——要赶在谷雨之前,把去年收获庄稼落在地里的残留,全部清理干净。

  我们把镜头聚焦在四小队:只见地里一字排开十几个妇女,正在有说有笑地劳作着……

  村子里“硕果仅存”的知青——蔡晓也在其中。

  如今的蔡晓已不复当年娇滴滴的模样了,她包着“土不拉叽”的头巾,抡着笨笨的夯头,和其她人一样熟练地砸着土喀拉、打着棒子茬①。远远看去,已经找不出她初下乡时,那迷死一大片小青年儿的风采了。

  眼下,她正弯着腰和四队的妇女们在苗圃北面的“五家口”打茬子呢……

  “刨茬子”和“打茬子”都是在春回大地,土壤解冻后,春播开始前的活计。

  村里老人说:“女怕补袜子,男怕刨茬子。”这话一点也不假。说到“刨茬子”,那可是一桩苦差事儿,是个能“累死”壮汉的活儿。

  当金色的晚霞铺满大地的时候,“刨茬子”的劳力们都托着腰,拖着腿儿,恹恹不拉地踏上了回家的大路。

  一天“茬子”刨下来,他们个个筋疲力尽,吃过后晌饭②就摸不着炕头儿了。

  队里先安排每天挣七个工分儿的壮劳力,挥着小镐头“咔嚓”、“咔嚓”地把冬耕犁起来的茬子一个一个地刨出来,撂在垄上。在“吹裂石柱”的春风里“刺喽”③个两三天,经过晾晒和自然风干,等到茬子上的“护须土”变得疏松,容易磕打了,再由挣五个工分儿的妇女拿“夯头”④用力敲打干净棒子茬上根须紧紧护着的营养土儿。这样以来,一是能有效防止庄稼地里宝贵的“熟土儿”⑤不小心流失。二来,还能获得一大批“呜呜”好烧的柴禾茬子。

  茬子除尽,就可以春耕起垄,播种入土了!

  “打茬子”也不是什么好活儿,春天风大,打茬子一般都是在风尘漫天的日子里,偏偏干的又是抖搂土坷垃的活儿。真是自讨苦吃啊!蔡晓看好了风向,包严围巾,眯着眼,倒退着抡夯头,尽管如此,还是弄了个灰头土脸,半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儿来……

  磕干净土儿的棒子茬用二齿钩子拢成一个个的大堆儿。

  作为柴禾的棒子茬长短适中,易燃,火头足,烧水、煮饺子,都是上上选的好燃料。这也是最受村民喜爱的烧灶柴禾的原因了。

  相比起刨茬子、打茬子来说,装运棒子茬就简单方便多了。用二齿钩子把茬子搂到油筐里,两人分别扯住油筐的提绳:“一、二!”一齐发力,将油筐悠上马车或牛车的车挡壁上,双拉扯绳,拉翻油筐,将茬子扣到车盘里,再用铁锨头“啪啪”使劲儿猛拍,盘根错节、犬牙差互的棒子茬们就“勾心斗角”地紧紧咬合在一起了。不用绳捆,无需索拢,也决不用担心半途散落。

  打茬子的这组人儿里,有一个叫蓝秀秀的妇女,最会讲“荤段子”。

  她自己曾得意洋洋地说道:“离了裤腰下,俺就不爱拉。”说笑声此起彼伏,一浪高似一浪,被急速震动着的空气流,远远传送了出去……

  “晓儿,夜来后晌儿,俺听掌柜⑥的说县上要给下放知青安排工作,你的好日子可要来了!”紧靠着蔡晓打茬子的支书老婆——“大老妈儿”神神秘秘地对蔡晓说。

  “咹?”蔡晓眨眨眼睛,不可置信地盯着“于大奶奶”。

  可“大老妈儿”又转头跟蓝秀秀拉起呱来,似乎刚才的话儿只是蔡晓的错觉一样儿……

  “当——当——当……”村头老曲柳上的大笨钟每天都在用其独特的方式,提醒大家:收工了。

  听到钟声,说说笑笑的妇女们纷纷将夯头抡上肩。继续嬉笑着,掉头儿就往家走。

  蔡晓刚到家门口儿,她七岁的女儿就冲了出来:“娘,玉英姑姑来了,在俺嫲嫲屋里……”

  “玉英姑姑?”

  “对!正哭呢!”女儿仰着小脸儿,补充道。

  【高密土话解析】

  ①——“棒子茬”,茬,高密人此处读作【zhà】,“棒子茬”就是“玉米茬”。也就是庄稼收割后,由残留在地上的一小截儿玉米短茎和埋在地下的庞大根系组成的那一部分。

  ②——“后晌饭”,就是“晚饭”的意思。

  ③——“刺喽”,就是“自然风干”的意思。

  ④——“夯头”,就是“一种砸喀拉,打茬子的木头儿、木柄儿的农具”。

  ⑤——“熟土儿”,就是“养熟了的土儿”。

  ⑥——“掌柜”,即“当家的男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