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大海军

2013-12-17 作者: 月兰之剑
  第一百六十九章:大海军

  一九一五年一月十五日,帝国国会大厦。

  议长席上的新任众议院兼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议长陈次虎敲了敲桌上的小锤子:“表决结果,五百二十八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十五票弃权。 本议长宣布,一九一五年帝国海军补充法案依法通过,即日起生效。 ”

  旁听席上顿时一阵欢呼雷动:

  “帝国万岁!”

  “帝国海军万岁!”

  “我军必胜——”

  列席的总理大臣杨正金微笑着转向国防部海军部长林泰曾大将:“林部长,国民对你们海军的期望很高哪。 ”

  林泰曾谦逊地点头道:“国民广泛的支持是我军夺取更伟大胜利的根本基础,期待举国一致的战时体制能尽早建立和完善。 ”

  嘴上虽这么说,林泰曾却无法不沉醉于法案顺利通过带来的喜悦与自豪中。

  刚刚通过的一九一五年海军造舰补充法案是在林泰曾主持制订的海军一九一五补充备忘录的基础上制订的,该法案确定将一九一零海军法案规定的主力舰建造计划提前3年完成,即由1925年提前到1922年。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继续完成4艘1913-14年开工的海字改型战列舰

  二、计划1915年开工2艘天字号战列舰、2艘远字号战列巡洋舰

  三、计划1916年开工2艘天字号战列舰和2艘远字号战列巡洋舰

  四、预计1917-18年开工4艘天字改型战列舰,1919-20年开工4艘洋字号战列舰

  五、继续完成3艘1914年开工的豹字改轻巡洋舰和2艘昆仑改重巡洋舰,计划1915-16年开工6艘豹字改轻巡洋舰和2艘昆仑改重巡洋舰

  七、继续完成6艘1914年开工的阳字号驱逐舰,计划在1915-16年开工40艘阳字号驱逐舰和16艘新型驱逐领舰(大型舰队驱逐舰)。

  八、继续完成完成14年开工的8艘鲨三型潜舰和6艘鲸三型潜舰,计划在1915-16年开工36艘鲨三改型潜舰和36艘鲸三改型潜舰

  九、继续完成14年开工的2艘大鹏级舰队航空母舰,计划在1915年开工4艘飞凤级舰队航空母舰,1916年开工4艘瑞云级航空母舰。 并在1915-16年将2-3艘高速远洋邮轮改造为舰队航空母舰。

  ……

  林泰曾还清楚的记得,自划时代的新型战列舰“北岳”级下水后,帝国海军经过了一段突飞猛进地跨越式大发展,尤其在主力舰的发展上,回想起来更是得意万分。

  北岳级之后,是所谓岳字改型的发展。

  由于岳字级的成功建造,而列强也纷纷建造自己的新锐战舰,都是追求在火力和防护上要求压倒岳字级。 帝国为了继续保持在海军建设上的领先地位。 决定建造改进型,增加防护力和火力,使列强无法压倒己方的新锐战舰。 本来国会海军委员会提出应为新战舰配备5座305炮塔,但由于海军舰政本部的极力反对,认为多了这一座炮塔又要霸占海军不多地预算,且提出4座30550倍火炮威力的方案足够压制列强的新战舰,国会干涉才没成功。 岳字改得以装备了新型的30550倍口径的火炮,新型火炮比此前的30545炮的威力增大17%。 防护方面。 虽然主装甲带厚度没有变化,但加厚了炮塔、弹'药'库和动力系统的防护,在这些部位加厚了30毫米地装甲。 这与美国人在1912年提出“重点防护理论”似乎有所呼应,然而此时帝国的战舰防御设计还没有完全脱离全面防护的范畴,舰首尾部分仍占用了部分装甲重量。

  而在建造船厂上。 依旧选择了上海的江南制造和大连的北洋重工。 虽然帝国此时已经开始了海军战略基地地南移,建设了广州造船场和马尾造船场。 由于他们是新船厂,没有建造万吨级战舰的经验,特别调拨了一部分的海军技术官员和上海。 大连造船的技术人员,帮助新船厂地建设。

  该级舰的预算在1907年顺利通过,共建两艘,即“西岳”号和“东岳”号。

  接下来就是过渡阶段的“龙威”级。

  也正是在1907年,列强在各自的海军年度扩军备案上,都提出了建造装备有更大口径火炮的主力舰的方案。 比如英国人的343炮已经进入测试状态。 而德国的350炮也进入研究状态。 帝国海军在对新战列舰火力和防护地论证里,提出了以350火炮为基准的方案。 而对防护的要求也由于350火炮的威力过大,不能再和前面的305炮相比较。 帝国海军在防护上只要求作到“以彼之矛。 攻彼之盾,两者相当”。 为此,在陆军和国民内部由于此话闹了个老大不小的笑话。 不过后面“龙威”级的服役也重新给列强一个震撼,而防护上也算是更上一个台阶。 由于在此前的技术储备里,已经有了350火炮地预先研制方案,350火炮地研究进展颇快。 不象德国那般没技术却先叫嚣。 此时的德国才刚造了款305火炮地“赫尔戈兰”级。 他们的第一款无畏舰“拿桑”级则只装备了280口径的主炮。

  而此款战列舰的防护让英国同时期的战列舰相形见捉。 无论是船台上的“猎户座”,还是已经通过议会审批的“乔治五世”级。 英国人为了这款战舰,又提出了“铁公爵”级战舰的计划。

  该级舰预算于1909年通过。 共两艘。 即“龙威”号,“凤翔”号 。

  之后便是被称为“东亚联盟通用战列舰”的“波”字号战列舰。

  虽然1909预案建造的“龙威”级火力大。 防护强。 但数量不足,无法抵抗列强此刻建造的大批量的战舰。 英国在343口径上开工建造了3款战舰,而美国也通过购买英国火炮提升了技术,造出了装备356口径地新战舰。 美国此时的“两洋舰队”的方案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他们将每年建造2条新战舰,并把他们服役在太平洋。 如果美国人的计划顺利实现的话,到1915年,其装备356毫米主炮的战舰的数量将达到10条,质量和数量将远远超过帝国海军。 对于帝国来说。 英国只是远在大西洋的威胁,而美国海军无畏舰地建造速度将导致太平洋海军势力的急剧不平衡——美国已成为帝国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

  有鉴于此,帝国决定建造“波”字级——“龙威”级的改进型,此款战舰一改帝国原本的2条一级的战略,一举建造4条。 并准备组建镇洋舰队第二分队,驻港为宁波港。 波字号重点加强了航速,使用了新型燃油机组。 由于帝国在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帝国为了保证自己在战列舰技术上的先进。 敢于采用新技术,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燃油机组地战列舰。 航速由煤油混烧的“龙威”级的22节提升到了25节,可谓世界第一快速战列舰。 而原本预定装备波字号的35050倍口径火炮由于技术的滞后,没能及时装备到波字号上,在海军地提案里准备把它装备在下一级的“海”字号上。 最后采用的35045主炮由于采用新技术。 炮管寿命已经增加到了300发,而非“龙威”级上的200发。 其他武器系统基本没有变化。 防护上也只是学习岳改地经验,在炮塔,司令台。 轮机库,燃油仓库上做了重点加强,使这些区段的最大装甲厚度达到380毫米。

  而在建造风格上,除了使用“岳”字号上的“飞剪”式水下船艏,“波”字号还采用了倾斜装甲布置方式。 主装甲带和司令台等部位的装甲全部向外倾斜了15度。 在近距离的炮战里,实厚330毫米的主装甲带相当于345毫米钢板。

  之后便是大名鼎鼎的“海”字号战列舰。

  “波”字级的服役,大大地刺激了大英帝国。 英国同期的“铁公爵”级还没服役便已被超越,而帝国的350火炮也第一次把追求火力的英国人抛在了后面。 虽然英国海军也试制了356口径的主炮。 但自己并未装备,只是用来出口。 受到刺激的英国在1912年的海军预案里决定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为了令新舰的火力全面压制“波”字号,此款战舰破天荒地采用了以“试造356”为名研发地381炮,火力远远超越帝国设计装备35050倍主炮地新战舰(即“海”字号原设计案)。

  美国也毫不示弱,紧跟着开工了装备4座3联装35650主炮的“宾夕法尼亚”级,相较原“海”字号设计方案中配备地4座双联35050主炮,占据了绝对优势。

  至此,帝国海军部迅速展开380炮的研究。 结合列强火炮技术和自身35050口径炮技术。 帝国于1913年终于开发完成38045倍口径的战舰主炮。 最终确定装备4座双联38045主炮的“海”字号火力终于不逊'色'于“女王”级。 防护方面。 虽然“海”字号的主装甲厚度仍是330毫米,但比如司令台。 炮塔,燃油库和弹'药'库等重点位置的装甲都达到了380毫米。 由于进一步地增大了倾斜装甲的角度(由15度变为17度),此时重点位置的防护力已相当于406毫米的装甲厚度。

  即便如此,“海”字号战舰的排水量仍控制在32000吨标准,36000吨满载的水平。 排水量的相应增加并没有造成航速降低。 由于帝国在战舰引擎制造技术上投资也非常之大,新的机组供应的动力完全能支持“海”级航速到达25节的理想速度。 到1914年开战时,“海”字堪称当时的世界第一等战舰。

  而原先计划装备“海”字号地35050倍的火炮已经由金陵兵工厂制造了一批,由于制造数目庞大,为避免浪费,帝国决定将这批火炮用于原定装备岳字号改上的30550倍主炮的新型战列巡洋舰——雷字号。 由于帝国没有制造战列巡洋舰的经验。 最后制造的装巡也是1904年的事了。 在考察和特工的帮助下,帝国借鉴了德国人地“马肯森”级图纸和英国人的“狮”级,帝国首款战巡——雷字号也于1911年开工建造了。

  接着是“海”字级改进型。

  在“海”字号的开工建造后,大英帝国也开工建造了“女王”级的改进型——“复仇”级。 这主要是由于面临中国正在建造的“海”字号,德国计划1914年以前开工建造的“巴伐利亚”级,法国计划建造的“诺曼底”级,美国计划建造的“新墨西哥级”地多重挑战。 英国原计划建造4条“女王”级,后来又利用马来亚酋长的捐献追加了1条。 然而即便如此,仅仅5条“女王”也无法抗衡这么多的挑战者。 考虑到这种情况,英国决定在1914年前开工建造“复仇”级。 而已经将主要敌人确定为英美的帝国也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紧急预算开工建造了“海”字号改型战舰。

  “海”字号改并没有在火力上得到加强。 只是在防护上设计得更为妥善,主装甲倾斜角度加大到19度,其他重点部位加厚到400毫米,进一步地提高了“海”改的生存能力。 最大航速仍然是25节,但经过设计修正地动力系统更加可靠。 故障率大大降低。 其他方面的'性'能与“海”相差不大,首舰“镇海”号于1913年开工,计划1916年前后服役。

  预定于15年开工的最新型“天”字号战舰,则是以装备406毫米主炮的美国“科罗拉多”级战舰为对手设计地,预定装备4座双联410毫米主炮。 同时保持有25节的高速,主装甲最厚达400毫米,大量采用了之前运用于“海”字号上的种种成熟技术,希望以此降低造价。 缩短建造周期,但无论如何抓紧,第一批2艘天字号最快也要到1917年中期才有可能完工。

  相较战舰发展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帝国战列巡洋舰的发展历程中倒有一些有趣的'插'曲。

  这'插'曲的主角就是“雷”字号战列巡洋舰。

  原本帝国已经在英国建造“无敌”级战巡时考虑过建造战巡,不过在1909年论证时发现战巡防护上不行,和“脆皮西瓜”没什么两样。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在看了战巡后也曾说“战列巡洋舰的之间地战斗就象两个拿着长矛对拼的鸡蛋壳”。 而速度方面,正值帝国展开对“波”级的论证。 航速达到25节的战列舰也是可行的。 对于就要制造快速战列舰的海军来说,战巡属于鸡肋。

  由于海级推翻原本的35050毫米炮的方案。 而金陵重工集团又已经建造了3根论证炮管,14根准备装备“海”字号地35050炮。 本来正值智利来华商议采购战舰,很是中意北洋重工提出地装备35050主炮的设计,但由于产量少,35050火炮变得很贵,在价格方面明显要输给竞争对手英国地356炮。 如此,北洋、金陵两大军工集团都希望海军能出手相助。

  海军自然不会只为满足军工巨头的愿望而去费力抢预算,此时。 主要是有感于列强近几年制造战巡的热情——英国最新开工建造的“狮”级战巡已具有较高的'性'能水准、德国建造的“得弗林格”级也已经能抗衡原本305炮的无畏舰、美国在此时也提出要建造战巡——受到以上刺激。 海军准备建造一款战巡来抗衡英国的“狮”级和德国的“马肯森”级战巡。 帝国在结合了本国战列舰技术和列强的经验,决定开工建造这一款“雷”字级战巡。

  另一方面。 日本由于位置偏北,联军的南进策略要求日本的海军能快速跟进。 日本海军在采购了2条“波”字号后,也希望追加采购这款新锐战巡。 当然,日本海军对“雷”字号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他们看中了这款战舰地新型火炮,在提出购舰意向的同时还要求帝国把35050倍舰用主炮技术全盘传授给日本。 令日本有独立生产大口径战舰主炮的能力。

  这样一来,雷字号的总订购数就达到了6条,需要装备48门35050倍主炮,另外还要准备同样数量的备用炮管,对金陵兵工厂而言自然是大大的利好消息,而北洋重工也由此解决了主炮的造价问题,成功赢得了智利的战舰订单。

  在“雷”字号各舰顺利开工后,帝国为了对付美国酝酿中地新型战巡以及英国筹备中的“声望”级和德国计划中的“约克”级战巡。 计划建造一款配备38045倍火炮的战巡,这就是刚刚通过的法案中规定于15年开建的“远”字号战列巡洋舰。 这款新型战巡的正常航速由雷字号的28节提到了30节,但通过往燃烧室中喷淋特殊水合物地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33节的极速——由于会降低锅炉寿命,只允许在“最紧要”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特殊提速手段。 当然,“远”字号是否真能通过特殊手段开到33节,最少还要等个两年半这样才有可能实际验证。
关闭